中国文明总站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资料文库    他山之石    微   博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三明人文
“四个坚持”:新时代弘扬传承杨时文化的重要原则
[三明日报]         2023-11-01 10:06:00        字体显示:

  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南剑州将乐县(今属福建)人”,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可谓“学传东洛,道倡南闽,郡邪冀政,继往开来”,在我国传统儒学和宋明理学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新时代做好杨时文化弘扬传承工作,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并需要始终遵循“四个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弘扬传承杨时文化

  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在《论传统》一书中对“传统”何以在时代中流传进行过探讨。在他看来,“传统”之所以能够随着时代变迁发展而流传,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之中有着克里斯玛特质。这种特质是“传统”与生俱来的禀赋,也是传统文化最为基本的基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显然,我们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最为根本的是要抓住“基本的文化基因”,使这一基因得以延传,并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当下最为首要的任务则是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恰如希尔斯所指,当“传统”处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就能够实现更好的变迁发展。反之,它将处于收缩状态,缓慢地流变。今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弘扬传承杨时文化,就要给杨时文化创造并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使杨时文化得到更好地弘扬、传承及发展。这里所谓的科学态度,主要意指一种客观、严谨、礼敬的态度,正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所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就是要科学地看待与对待杨时文化,坚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而不可如“文化保守主义”那般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更不可如“文化虚无主义”那样一股脑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

  二、坚持以科学的精神弘扬传承杨时文化

  杨时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政治思想、文学思想、家训家教、教育理念、修身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安东尼·吉登斯看来,“传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演化,而且可能会突然改变或转化。”900余年来,杨时文化虽历经复杂变迁和跌宕发展,但是其基本的文化基因早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当下的道德教化、人文精神涵养、对外文化交流等产生积极影响。杨时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弘扬传承,而贯穿于“弘扬传承”活动始终的是一种科学的精神。以科学的精神弘扬传承杨时文化,就是要遵循弘扬传承杨时文化的客观规律,并且将“弘扬传承”视为一门科学。同时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错误主张,批判并抵制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的行为及现象。尤其反对将杨时文化庸俗化、歪曲化及过度商业化。显然,对杨时文化进行过度地拔高或贬低都违背了科学的精神。此外,以科学的精神弘扬传承杨时文化,需要将“弘扬传承”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并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实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建设发展杨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复兴杨时文化。 

  三、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弘扬传承杨时文化

  围绕传统文化何以传承发展的讨论贯穿整个20世纪,关于“体用”之争掀起了数次波及海内外的文化大讨论。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提出,并于80年代给予进一步完善的“文化综合创新论”,20世纪70年代末林毓生提出的“创造的转化”,傅伟勋提出的“创造的发展”,乃至冯友兰提出的“抽象地继承法”、李泽厚提出的“转换性创造”,都是对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进行的积极探讨,并且为新时代杨时文化科学地弘扬传承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借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的科学论断,为以杨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指明了方向。以科学的方式弘扬传承杨时文化,就是要坚持对杨时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杨时文化中那些积极性的思想内涵、引领人激励人的人文精神、涵养人化育人的伦理规范,并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及新的表达形式,从而激活杨时文化的生命力,赋予其生机与活力,推动其向当今时代的变迁。同时,积极地将杨时文化融入到生产、生活、交往、教育等日常活动中,促进杨时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通、与当代社会相协调。

  四、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杨时文化的弘扬传承

  新时代杨时文化的弘扬传承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而能够充当这一指导思想的只能是马克思主义。那种认为不需要任何指导思想的论断,是典型的“去意识形态化”表现,不仅脱离了我国社会、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实际,也使杨时文化的弘扬传承陷入失序之中。此外,这种指导思想具有唯一性,不能选择“文化保守主义”“文化虚无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想,更不可选择两种或多种思想为指导。否则,杨时文化的弘扬传承不仅丧失科学性,也必将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杨时文化弘扬传承的指导,就是指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杨时文化的弘扬传承,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即坚守人民性立场,在新时代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文化需求出发,坚持“弘扬传承”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观点,在新时代要立足于中国具体的实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断地补充、拓展、完善杨时文化的内涵,不断地改造、创新、丰富杨时文化的表达形式;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就是要坚持客观地而非主观地、发展地而非静止地、全面地而非片面地、系统地而非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非孤立地看待杨时文化及其弘扬传承,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杨时文化弘扬传承,是一项系统复杂并需要长期推进的文化工程。当前需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福建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三明市朱子(闽学)文化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等为指导,并立足于文化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坚持生态保护和传承发展相结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并以新的理念及新的方法来推动杨时文化弘扬传承,以激活杨时文化在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杨时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打造将乐良好文化形象,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积淀。

  来源:三明日报 (作者刘刚,为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教授)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png
 
图片1.png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技术支持:今日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