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总站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资料文库    他山之石    微   博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要闻
他们奉献自我让生命之花永不凋零
[三明市委文明办]         2021-04-23 08:32:00        字体显示:
  生命,因短暂而珍贵,因奉献而美丽!面对死亡,绝大部分人都选择归于尘土,淡去无痕;然而在三明,却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选择捐献遗体和器官,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筑成人间大爱,让生命之花永绽放。

  捐献遗体器官  让生命得以延续

  “爸爸,我又来看您了,我们用捐献这种方式延续您的生命!”42日,在三明市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缅怀纪念活动上,一位身着黑衣女士盯着纪念墙上“潘再法”三个字泪流不止。

  女士名叫潘浴荷,是遗体和器官捐献者潘再法的女儿。201411月,74岁的潘再法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他的子女以捐献遗体和器官的方式“延续”父亲生命。

  “父亲生前喜欢做善事,我们选择捐献遗体和器官,相信父亲在天之灵也会认同我们的决定。”忆起父亲,潘浴荷泪流满面,悲痛欲绝。

  潘再法生前是三明重机厂工程师,身体一直很好,突然离去,家人一时难以接受。医生宣告抢救无效后,在医院红十字会志愿者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潘再法的遗体捐献给厦门医科大学附属医学院作,并捐献一双眼角膜,让3位患者复明,潘浴荷为父亲感到骄傲。

  三明是闻名全国的文明城市,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自开展志愿捐献遗体和器官工作以来,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逐年递增,更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截至目前,我市已实现遗体捐献23例,器官捐献32例,眼角膜捐献21例,有55名志愿捐献者的名字镌刻在市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纪念园纪念墙上。

  这些数字,是捐献者支持与付出的结果,也体现社会各界对遗体和器官捐献认识的提升和观念的转变。“遗体和器官捐献是一项崇高的公益事业。”市红十字会负责人王贞阳说,遗体器官捐献彰显“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

  为让捐献者有一个理想的归宿,为捐献者家属提供寄托哀思的场地,以此表达对捐献者的哀思和敬意。2017年,三明市福源山陵园无偿捐建市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纪念园。开园以来,每年清明节前我市都会在该纪念园举办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让更多人在祭奠、缅怀、追思、感动中,把遗体捐献行为逐步变成大多数人自觉的做法。

 

 改变捐献认知  由抵触变支持

 

  在三明市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纪念园内,捐献志愿者亲属赖昶明在纪念墙上寻找自己亲人的名字,放上一束鲜花后,久久伫立,泪如雨下。这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但生命的希望却在延续。

  赖昶明丈夫李民超告诉记者,他岳父赖远昌、岳母陈咏分别于去年419日、1225日去世。岳父享年96岁,岳母享年90岁,岳父是离休干部。岳父赖远昌二十年前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签署遗体捐献志愿者同意书。当时,他若知道,绝对不同意。数年后,李民超夫妇观念发生改变,岳父岳母去世后,遵照他们的遗愿,家人将老人的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

  “现在,我非常支持父母的决定,这是他们遗愿,捐献器官可以患者获得新生,捐献遗体可以为医学事业做贡献。每年清明节前,会有许多志愿者过来缅怀他们,作为一名亲属,我觉得很有意义。” 赖昶明啜泣着说。

  “我岳父岳母做到了,我要追随他们的足迹。”李民超坚定地说,我和爱人也要捐献遗体,未来我们一家四口就在这里“团圆”。

  在纪念墙左侧,满头白发的马健,轻轻擦拭母亲的名字。“妈,您的遗愿实现了,我们依照您生前的愿望,将器官捐献造福人类……”他数度哽咽,言语间难掩悲痛。2018年,时年96岁的母亲丁锦真,无疾而终,驾鹤西去。临终前,母亲昏迷数日,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虽然家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但遵照老人遗愿,马健及家人将母亲进行遗体和器官捐献。

  丁锦真早在2008年就签下遗体捐献志愿者同意书。对于母亲器官捐献的建议,马健最开始内心十分抵触。“作为父母,我们希望他们完整地来,完整地走。” 马健说。后来,从志愿者那了解器官捐赠案例、听取医生专业讲解……半天时间后,马健一家人就同意母亲签署器官捐赠书。现在他才明白,遗体和器官捐献对医学研究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壮大  各界人士加入

 

  当日,纪念墙挤满前来参加缅怀仪式的人,他们中有捐献者家属、有医护人员、还有捐献志愿者。

  “纪念墙上每个名字背后都有感人故事”身为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员的谢大姐感触颇深地说,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志愿者家属不愿意捐献。

  “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十分重要。”谢大姐退休前是一位医生,以前就积极传播器官捐献理念。退休后,她成为一名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专门从事遗体和器官捐献宣传服务工作。她主动参加红十字会各种公益活动,走进社区开展公益宣传、上门为出行不便的群众办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服务、组织志愿者慰问捐献家庭、陪伴捐献者火化、参加捐献者告别仪式等。在谢大姐影响下,许多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也加入红十字志愿服务队。

  “捐献器官挽救他人生命是高尚行为。”谢大姐笑着说,“在我心里,早已将这里定为最终的归宿,当有一天,我也永远地闭上眼睛的时候,到这与无数捐献者作伴,多好啊!”

  “学医后我对捐献有了更多的认识。”今年22岁的小林是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一名学生,也是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员。他告诉记者,对医学院的学生而言,那些捐献遗体供他们学习、解剖的人,有一个尊称叫“无语老师”。他们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自己的身躯,担当学生的“导师”。

  小林感慨道:“无语老师”将身体和器官奉献给患者和医学事业,完美地诠释了博爱和奉献,值得敬佩!”

 

 捐献逐年增加  缺口仍然很大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延续生命的崇高事业。”市第一医院医生袁昱晨说,遗体和器官捐献者极大地缓解了学校教学与科学研究遗体困难的问题,促进了教学与科学研究学术工作的开展,也让其他有需要的患者获得了新生。

  “虽然我市捐献器官登记志愿者逐年递增,但器官缺口仍然很大。”袁昱晨表示,近年来,群众逝后自愿器官捐献数量逐年增大,但这对器官捐献接受者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救治工作而言,需求远远满足不了。

  “希望越来越多人正确对待疾病和死亡,改变观念,参与到遗体和器官捐献队伍中。”袁昱晨现场呼吁。

  “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林瑞班说,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可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

  捐献者们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存活于世。不仅对科学普及、医学进步、殡葬改革、移风易俗都有深远意义,更是成为一座城市文明的符号。 连传芳)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png
 
图片1.png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技术支持:今日三明网